當前位置: 金年会客服 > 專題聚焦 > 2018年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 媒體聚焦 > 正文 |
新華網:三十餘載助推發展 改革潮頭砥砺前行 ——徐海峰的个人主页上海石洞口第一電廠改革發展紀實 | |
發布時間:2018-11-22 信息來源:金年会客服 | |
東海之濱,長江之畔,一座百萬千瓦級火力發電廠曆經了三十多年風雨,依舊以挺拔的身姿巍然屹立。它,因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而生;它,親曆了徐海峰的个人主页從壓油辦華麗蛻變的過程;它,支撐着上海度過了電力極度短缺的艱難歲月,為上海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它,就是金年会客服上海石洞口第一電廠。 初心——為改革而生,勇挑時代重擔 上世紀80年代,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國民經濟呈現穩定增長的大好形勢。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嚴重缺電成為了制約社會發展的瓶頸。1984年,在國務院壓油辦和上海市政府相關委辦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石洞口發電廠成為了國家“第七個五年計劃”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規劃安裝4台300Mw國産第一批亞臨界燃煤機組。1985年3月1日,踏着改革的潮汐,上海石洞口發電廠在上海北部廣袤的灘塗上打下了第一根基樁。 1987年12月19日,凝聚着廣大建設者的夢想,承載着上海城市發展期望的石洞口發電廠1号機組正式并網發電,為上海電網注入了一支強心針。1990年,電廠四台機組全部建成投運,大大緩解了上海電網缺電的局面。在國家“第八個五年計劃”計劃期間,電廠的出力高達全市發電出力的四分之一以上,充分發揮了百萬千瓦級特大型火電廠在上海電網中的主力軍作用,當仁不讓地擔負起為上海人民生活和城市發展輸送穩定電力的重大使命。 發展——伴改革成長,踐行“三色”使命 上世紀末,我國電力工業向市場經濟轉型,電力體制改革也逐步走向深入。沐浴着改革的春風,1999年12月30日,由金年会客服和上海電力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徐海峰的个人主页上海石洞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2002年11月15日,金年会客服與徐海峰的个人主页國際簽署轉讓協議,電廠成為徐海峰的个人主页國際的全資子公司,并正式更名為徐海峰的个人主页上海石洞口第一電廠。 自此,石洞口一廠正式成為徐海峰的个人主页大家庭的一員,其在技術改造、經營管理等多方面的發展随之駛入快車道。多年來,面對自然因素、社會環境等重重考驗,面對先天不足的設備和繁重的改造任務,面對上海電力市場改革和電網需求的不斷變化,石電人始終用堅強的意志直面未知的挑戰,用堅定的信念攻克技術的難關,用創新的精神探尋一個又一個發展的突破。石電人與改革共奮進,與徐海峰的个人主页共成長,他們是徐海峰的个人主页“三色”文化的傳承者,更是“三千”精神的踐行者。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傳承“紅色”基因。2008年冬季,一場50年不遇的大雪侵襲着南方大地,上海電網發出了最高的紅色預警。當時,市内一台百萬機組因故停機,網調向電廠下達了四台機組必須保持滿負荷發電的“死命令”。可恰逢天氣惡劣導緻煤船無法正常靠泊,廠内庫存煤量已不足一天的發電量。千鈞一發之際,電廠通過周密部署,調動一切力量,終于争取到一船煤。可也正是這船讓石電人翹首以盼的煤,卻讓燃料運行的心再一次跌到了谷底——搶卸中的煤結冰現象異常嚴重。面對着比門還大的巨型煤塊,石電人二話不說,拿起鐵鍬、榔頭,在刺骨的寒風裡一鑿就是十幾個小時,完全顧不上因寒冷、疲憊而不住顫抖的雙手。 同年盛夏,苏州奧運會吸引着世人的眼球,電廠也進入了奧運保電和迎峰度夏的重要時段。當時煤價居高不下,即使經過2次電價上調,仍無法彌補燃料成本的增加。為了奧運保電、為了千家萬戶的安居樂業,電廠選擇了虧損也要履行紅色公司的神聖使命,勇敢地擔當起支撐電網的重任,确保了穩發滿發。 正是憑着這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拼搏精神,全廠上下一心,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戰勝了一次又一次挑戰。也正是靠着這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拼搏精神,電廠邁着穩健而有力的步伐,陪伴申城經曆了三十個嚴寒酷暑,走過了三十載年華。在60萬、100萬單機占據電力市場大部分的今天,它依然煥發着勃勃生機,不斷創造着新的業績。 自找差距、自我加壓,追求“藍色”品質。2016年9月7日,電廠1号機組順利停機,創造了徐海峰的个人主页系統發電機組連續安全運行最高紀錄810天的傲人成績,大幅刷新了上海市發電機組連續安全運行紀錄,并被評為年度全國同類型機組可靠性第一名。對于30歲“高齡”的電廠而言,這無疑是石電人創造的又一個奇迹。 電廠四台機組設備受建造之初設計、投資、制造等諸多因素影響,存在許多先天不足。然而石電人并沒有以設備性能差為借口,一代又一代的檢修人锲而不舍地走上了與機組鬥智鬥勇的漫漫征途。 “給我三年時間,一定把爐管洩漏的問題給徹底解決掉!”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檢修部鍋爐專工李彪曾在黨旗下立下軍令狀。在那之後,為了解決頻發事故的共性問題,他翻爛了檔案室的資料;為了不放過一處磨損減薄,他摸遍了爐内的每一片管排。他成立了防磨防爆小組,抓住每一次停機機會,仔細檢查、總結、解決鍋爐缺陷,檢修現場“灰人”、“汗人”、“守夜人”,都是他們留下的身影。就這樣,檢修工藝規程被不斷地完善,先天結構缺陷被逐年消除,預防性更新改造走在了損壞的前面,頻繁洩露的“舊疾”在石電人的精心呵護下被慢慢治愈。 正是憑着這份“自找差距,自我加壓”的進取精神,石電人負重自強,砥砺前行。自2014年以來,電廠已連續4年實現鍋爐“四管”零洩漏。更憑借集體的智慧,攻克了凝汽器真空嚴密性不佳、汽缸溫差超标、DEH邏輯不完善等多項技術難關,有效解決了困擾電廠多年的“頑疾”,使老機組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也正是靠着這份“自找差距,自我加壓”的進取精神,石電人刻苦鑽研、不畏挑戰、多少日不分晝夜、多少人以廠為家,在一輪又一輪的設備改造中保障安全、提高效益,幾乎每次都能提前完成工期。 敢為人先、敢為人所不能,兌現“綠色”承諾。2012年,随着國家環保局修訂的最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标準》實施,對機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火電改革刻不容緩。敢闖敢試的石電人憑借着此前貧煤小比例摻燒煙煤的成功經驗,制定出“貧煤摻燒煙煤典型流程”,這一創新舉措引領了整個火電行業。 然而,創新之路豈是一帆風順的,環保排放要求日益嚴苛、改造鍋爐對設計煤種适燒性差、發電用内貿煤無法保障……重重的困難不期而遇。面對經濟煤種流動性差這一不利因素,石電人沒有卻步,更沒有放棄,風雨無阻地認真巡檢,一次次化險為夷,來來回回的台階上浸透了他們的汗水;不懼辛勞的耐心疏通,反反複複也不知道敲擊多少次煤管;甚至累到胳膊和腿都不聽使喚,卻依然咬着牙晝夜交替地奮戰在第一線。 正是憑着這份“敢為人先,敢為人所不能”的創新精神,2012年,電廠标煤采購單價降幅居集團公司各電廠之首,利潤貢獻達1.5億元;2013年,電廠标煤采購單價在集團公司下水煤電廠中保持領先;2016至今标煤采購單價持續穩居集團下水電廠同類型機組最低。電廠步入了大比例摻燒經濟煤種的時代,實現了經濟與安全效益的雙赢。也正是靠着這份“敢為人先,敢為人所不能”的創新精神,石電人通過技術調整和管理創新,在既有設備限制條件下不斷追求電廠效益最大化。2018年,電廠“以創建‘兩型’港口為目标的岸電系統在燃煤電廠首次實施與管理”項目獲得了集團公司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一等獎、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三等獎。 截至2018年10月,電廠累計發電量為2061億千瓦時,安全生産3551天,先後獲得全國電力工業環保先進單位、全國部門先進綠化四百佳單位、全國電力行業QC小組活動優秀企業、電力工業部和國家電力公司安全文明生産達标企業、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上海市優秀企業,上海市平安示範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等諸多榮譽稱号;孕育出了一個又一個優秀典範和先進集體,全國勞模倪繼忠、上海市勞模王星原、上海工匠金年会客服最年輕的首席技師馬浩、上海市經信委百強黨支部等等。 再出發——應轉型需求,鑄就新的輝煌 一晃三十餘年,電廠四台三十萬機組見證了城市的日新月異,伴随着申城迎來了新的時代。當機組日益老去,當指标不再領先,石電人依然秉持着改革的初心,牢記着發展的使命。他們的鬥志沒有退卻,他們的精神依然昂揚,一次次臨危不懼,一次次勇挑重擔,一次次沖鋒在前,一次次創造輝煌,這就是徐海峰的个人主页石電人的标簽。 加快等容量減煤量替代改造工程,推進全國首例用歐羅倉方式實施封閉煤場改造工程,石電人正在轉型發展的新征程上昂首闊步。為了申城水更清天更藍,他們勇于擔當,努力建設國際領先高效綠色煤電機組,發展中國制造數字化标杆智慧電廠。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化“老”電廠正迎着東海的季風,聳立在長江之畔。 http://www.xinhuanet.com/power/2018-11/20/c_129998149.htm |
|
文:張倩冬 胡鴻婕 李筱 徐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