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兩會專題
全國政協委員王明彈:核能綜合利用具有廣闊空間
信息來源:中國電力報
發布時間:2020-05-29
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業帶來挑戰,全國兩會中卻傳遞出越來越多的信心與收獲。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總經理王明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在這樣的形勢下,來自黨中央堅定的決心與判斷,既明确了方向又鼓舞了士氣。“我國能源電力行業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嚴峻考驗,有力保障了百姓用能和醫療、運輸等特殊行業電力供應,為行業應急能力建設積累了經驗。”
記者:國家電投集團在疫情期間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上取得了哪些經驗?對于能源應急能力建設,您有哪些建議?
王明彈:新冠肺炎疫情是對社會保障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疫情期間,能源行業在應急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全力保障居民用電基礎上,特别針對醫療系統、防護物資生産企業等重點部位進行了供電保障。
疫情開始之初,國家電投盡全力與地方政府聯防聯控,把疫情防控這一頭等大事抓緊抓好。國家電投所屬大别山發電公司響應湖北省網緊急需求,第一時間組織59名同志返崗,連夜奮戰14個小時,“雙機+光伏”馬力全開,直供武漢抗疫前線。春節期間,我們在湖北所有232萬千瓦電力裝機全容量運行,全國範圍内98.4%發電及供熱廠站、95%容量煤礦在運在産,内蒙古霍林河礦日産煤25萬噸全力支撐東北區域供電供熱;集團所屬北方一些發電供熱廠站還免費延長15天供暖,為各地應急物資生産和居民居家隔離提供了可靠基本保障。
回顧12年前的南方冰災,一度對整個輸變電系統帶來巨大挑戰。此後,我國能源行業便進行了結構與技術方面的雙重調整,近年來已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能源應急體系。新冠肺炎疫情有别于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影響,而是對能源應急體系的另一種考驗。
在疫情防控的壓力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因日常運行、維護對人力的需求非常少,成為疫情期間能源保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現了能源結構多元化的優勢以及能源轉型的成功。
當然,進一步推進能源應急能力建設,我們也應繼續關注新能源消納及其對電網安全帶來挑戰的問題,通過市場推動、新能源技術提升與改進,共同參與整個電網的安全性控制需求。
記者:當前核能發展趨于多元化,包括核能海水淡化、污水處理、核能供暖等方向都有不錯的發展。您認為未來核能多元化利用的前景如何?
王明彈:當前,能源體系面臨穩定供應與清潔低碳轉型的雙重挑戰,具有節能減排、化石能源替代的迫切需求,核能具有清潔無碳、能量密度大、供給可靠性高的特點,将在能源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核能綜合利用具有廣闊空間。
核能綜合利用是我國推進能源革命、實現低碳清潔發展的重要方面,其中海陽核電站是我國第一個實施大規模熱電聯産的核電項目,具有很強的示範意義。大規模核能供熱的順利實施将對我國未來能源革命的走向,尤其是解決北方清潔供暖的熱源問題給出了全新的思路,事關重大、影響深遠。
核能綜合利用在核能供熱方面邁出了第一步。海陽核電的核能供熱采用熱電聯産的方式,通過做好頂層設計,開展技術創新,在發電的同時進行供熱,提高了機組循環熱效率,電廠效率提高了,排到大海和環境的熱量減少了,環保效益顯著,為我國核電發展開辟了新路子,為北方清潔取暖提供了新方案。
核能供熱具有大體量、清潔、穩定可靠、價格有競争力等特點。海陽核電廠1台機組隻要抽出已經發過部分電的五分之一的蒸汽,就可以滿足一個百萬人口城市的居民用暖需求。如在膠東半島布置4個大型核電基地,輔以集中儲熱,配合環膠東半島骨幹熱網,将能夠完全替代青島、煙台、威海地區全部的燃煤集中供熱。這種供熱方式經濟上可行、技術上有保證、環保效益顯著,将能促進傳統供熱模式向清潔、統一、宏觀可調節、微觀釋放市場活力的新興供熱模式和業态轉變。
核能供熱實質上提高了核能的熱利用效率,随着技術發展,有望進一步大大提高核能熱利用效率,增加供熱能力,同時進一步降低供熱成本,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總經理王明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在這樣的形勢下,來自黨中央堅定的決心與判斷,既明确了方向又鼓舞了士氣。“我國能源電力行業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嚴峻考驗,有力保障了百姓用能和醫療、運輸等特殊行業電力供應,為行業應急能力建設積累了經驗。”
記者:國家電投集團在疫情期間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上取得了哪些經驗?對于能源應急能力建設,您有哪些建議?
王明彈:新冠肺炎疫情是對社會保障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疫情期間,能源行業在應急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全力保障居民用電基礎上,特别針對醫療系統、防護物資生産企業等重點部位進行了供電保障。
疫情開始之初,國家電投盡全力與地方政府聯防聯控,把疫情防控這一頭等大事抓緊抓好。國家電投所屬大别山發電公司響應湖北省網緊急需求,第一時間組織59名同志返崗,連夜奮戰14個小時,“雙機+光伏”馬力全開,直供武漢抗疫前線。春節期間,我們在湖北所有232萬千瓦電力裝機全容量運行,全國範圍内98.4%發電及供熱廠站、95%容量煤礦在運在産,内蒙古霍林河礦日産煤25萬噸全力支撐東北區域供電供熱;集團所屬北方一些發電供熱廠站還免費延長15天供暖,為各地應急物資生産和居民居家隔離提供了可靠基本保障。
回顧12年前的南方冰災,一度對整個輸變電系統帶來巨大挑戰。此後,我國能源行業便進行了結構與技術方面的雙重調整,近年來已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能源應急體系。新冠肺炎疫情有别于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影響,而是對能源應急體系的另一種考驗。
在疫情防控的壓力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因日常運行、維護對人力的需求非常少,成為疫情期間能源保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現了能源結構多元化的優勢以及能源轉型的成功。
當然,進一步推進能源應急能力建設,我們也應繼續關注新能源消納及其對電網安全帶來挑戰的問題,通過市場推動、新能源技術提升與改進,共同參與整個電網的安全性控制需求。
記者:當前核能發展趨于多元化,包括核能海水淡化、污水處理、核能供暖等方向都有不錯的發展。您認為未來核能多元化利用的前景如何?
王明彈:當前,能源體系面臨穩定供應與清潔低碳轉型的雙重挑戰,具有節能減排、化石能源替代的迫切需求,核能具有清潔無碳、能量密度大、供給可靠性高的特點,将在能源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核能綜合利用具有廣闊空間。
核能綜合利用是我國推進能源革命、實現低碳清潔發展的重要方面,其中海陽核電站是我國第一個實施大規模熱電聯産的核電項目,具有很強的示範意義。大規模核能供熱的順利實施将對我國未來能源革命的走向,尤其是解決北方清潔供暖的熱源問題給出了全新的思路,事關重大、影響深遠。
核能綜合利用在核能供熱方面邁出了第一步。海陽核電的核能供熱采用熱電聯産的方式,通過做好頂層設計,開展技術創新,在發電的同時進行供熱,提高了機組循環熱效率,電廠效率提高了,排到大海和環境的熱量減少了,環保效益顯著,為我國核電發展開辟了新路子,為北方清潔取暖提供了新方案。
核能供熱具有大體量、清潔、穩定可靠、價格有競争力等特點。海陽核電廠1台機組隻要抽出已經發過部分電的五分之一的蒸汽,就可以滿足一個百萬人口城市的居民用暖需求。如在膠東半島布置4個大型核電基地,輔以集中儲熱,配合環膠東半島骨幹熱網,将能夠完全替代青島、煙台、威海地區全部的燃煤集中供熱。這種供熱方式經濟上可行、技術上有保證、環保效益顯著,将能促進傳統供熱模式向清潔、統一、宏觀可調節、微觀釋放市場活力的新興供熱模式和業态轉變。
核能供熱實質上提高了核能的熱利用效率,随着技術發展,有望進一步大大提高核能熱利用效率,增加供熱能力,同時進一步降低供熱成本,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這是底部
返回頂部